有一种美好,叫欣赏
文/肖凌之 朗读/伍彦谚
这世界有美好吗?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。不仅如此,这世界的美好还真无处不在、无时不有。只是它仿佛在给人类捉迷藏,它始终在注视着人类,人类却不一定能找得到它。能找到它的人,必然如获至宝,心情愉悦,成天被美好所青睐、被快乐所包围,增添许多为人做事的神奇智慧和神奇力量,对这个世界充满着爱恋和感激;找不到的人,就像泄了气的皮球,提不起精神,活不出滋味,没有舒畅和愉快的体验,心里总是暗暗的、伤伤的,常常生活在埋三怨四的日子里。
其实,世界美不美,全在于我们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,有没有主动去欣赏的愿望和自觉。如果我们注意了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、看他人、看生活、看自然、看艺术,你一定会觉得处处有美好、时时有美丽,快乐身边绕,惊喜常报到,能来人世走一趟,实在是上天的宠幸,是父母的大恩大德,从而,你也会对拥有的一切充满着珍惜。
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,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骄傲。尽管自己不是十全十美,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,甚至还普普通通、平平凡凡,但只要做到了自我欣赏、自我接纳、自我肯定,你就绝对不会被自卑所笼罩,更不会自己轻视自己,自己放任自己,自己沉沦自己,而是激情高涨、自信满满,自己看得起自己,自己羡慕着自己,自己鼓励着自己,要么去继续扬长避短,要么去坚持急起直追,活出自己的精彩,活出自己的满意。你对自己总有清醒的认识,总有心情的正向循环,不与他人做无意义的对比,尤其不与他人去攀比出生、攀比容貌、攀比起点、攀比靠山、攀比机遇、攀比舞台、攀比官职、攀比待遇、攀比财富、攀比名利,要比,就同他人比勤奋、比学习、比付出、比能力、比水平、比业绩、比成就、比贡献、比境界、比口碑。有了恰当的对比,你就不会只盯自己的短处,只看那些客观上不如人的地方,只想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不幸与不公,心存失望,说无底气,做无劲头,而是能看准自己的潜质,看见自己的光亮,看出自己的美好,看到自己的希望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,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好就是进步,只要现在的我比过去好就是提升,就值得为自己骄傲、为自己点赞、为自己喝彩。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,并不是要去孤芳自赏、唯我独尊、自吹自擂、自狂自大、自我陶醉和固步自封,而是找准并认可自身的潜力、优势、特长与价值,不断地给自己信心,给自己鞭策,给自己愉快,天天朝着快乐出发、迎着希望行进。
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人,人人都有可学习的地方。只要你拥有一颗包容的心,就没有人是你的眼中钉和肉中刺,是与你水火不容的天生敌人,你就不会去恨人有、笑人无,不会去怕人富、嫌人穷,不会去嫉人高、踩人低,不会去妒人快、讽人慢,而是用平和的心情去对待任何人。你会欣喜地发现,不管别人是何种状态、何种层级,总有值得你感动的美好,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:别人兴许没有你高贵的出生,但却有超你的成就;别人没有你较高的起点,但人家坚持前进不停步;别人没有你姣好的容貌,但人家才华高出你半截;别人没有你傲人的学历,但人家的学识从来不差;别人没有你健全的体格,但人家身残志坚;别人的身份虽然低微,但人家总能活出自己的快乐;别人的处境虽然暂时艰难,但人家总在发愤图强;别人这方面能力不如你,但那方面却比你有优势;别人这门技术不及你,但在那个行当却胜出你……
在与人相处中,有了这般清醒和认知,你就不会对待他人的存在视而不见,或是冷若冰霜,抑或是随随便便就嗤之以鼻,更不会门缝里看人,把人看扁和看低,去搞吹毛求疵和咄咄逼人,而是用欣赏的眼光去待人,看人亮处,想人好处,帮人难处,应人急处,并适时地真诚地对他人优于自己的地方给予赞扬、报以掌声。欣赏他人,不是言不由衷的讨好,不是花言巧语的敷衍,不是虚情假意的逢迎,不是别有用心的吹捧,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互动,是对他人的在乎与尊重,是对别人亮处的感知与发现,是借鉴他人、完善自己的好方法与好态度。
用欣赏的眼光对待生活,生活处处现光彩。生活,包括日常活动、社交关系、工作学习、休闲娱乐、家庭建设等等方面,就是一个人有生命地活着、希望地盼着、生动地过着、动情地处着,有时还要无奈地忍着、顽强地熬着,并且从生到死、从嫩到老、从始至终,都要去面对,都要去呼应,都要去体验。正如张藜、徐沛东《苦乐年华》歌词中说的:生活是一团麻,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;生活是一根线,也有解不开的小疙瘩;生活是一条路,怎能没有坑坑洼洼;生活是一杯酒,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;生活像七彩缎,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;生活是一片霞,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;生活是一根藤,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;生活是一首歌,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。
生活就是这样,风情万种,内容多样,形式多样,难易多样,色彩多样,味道多样,包罗万象。但用上欣赏的眼睛去看待,像林清玄先生说的那样“以清净心看世界,以欢喜心过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软心除挂碍”,去品味生活的种种,像林语堂先生那样“睡在自家床上,吃父母做的菜,听爱人讲情话,跟孩子做游戏”,去感受幸福和知足常乐,就会找到苏轼所说的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的美好感觉。你会发觉,饮食起居里有节奏,柴米油盐里有奔头,锅碗瓢盆里有音符,酸甜苦辣里有香味,人情冷暖里有温度,寒窗苦读里有希冀,辛勤劳作里有收获,挥汗如雨里有喜悦,闲情逸致里有趣味,一日三餐里有营养,一年四季里有声色。你会将大事看远、难事看宽、烦事看常、往事看淡,看懂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、拥抱生活,内心丰盈,精神饱满,找到自由的去处,找准应对的姿态,不仅安顿好所遇的苟且,而且总有自己津津乐道的诗与远方。
用欣赏的眼光看自然,自然里处处是奇妙。当你走进自然、亲近自然,用心用情用欣赏的眼光去感受自然时,你会惊喜地发现,人类都是大自然的孩子,没有大自然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的生命。我们所处的大自然,滋润着地球,富含着土壤,润泽着空气,养育着我们,并且给人类赋予无限的灵气。那些烈火真金的矿产资源,那些川流不息的水文资源,那些沃野千里的土地资源,那些郁郁葱葱的森林资源,那些碧草如茵的草原资源,那些珍禽奇兽的动物资源,那些悬河泻水的水能资源,那些惊涛骇浪的海浪能资源,那些万里晴空的太阳能资源,那些狂风暴雨的风能资源,无一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贝;那些寒来暑往、春华秋实、水到渠成、水滴石穿、旭日东升、夕阳西下、星转斗移、沧海桑田,都是人类应该正视和遵循的自然规律;那些崇山峻岭、重峦叠嶂、悬崖峭壁、拔地倚天、壁立千仞、戈壁沙滩等天造地设的地貌奇观,那些海市蜃楼、云蒸霞蔚、花红柳绿、湖光山色、碧水萦回、汹涌澎湃、大浪淘沙、千岩竞秀、银装素裹等气象万千的地理景观,将人类的生活环境装扮得妖娆多姿、美轮美奂,无不让人心花怒放。在大自然里,那些名胜古迹,散发着文化的气味与厚重;那些风土人情,展示着历史的脉络和时代的变迁;那些名山大川,蕴藏着鬼斧神工的威力;那些生物的多种多样,展现着各种生灵的生命、生活、情调与风姿。万物静观皆自得。欣赏自然的美景、感受自然的气息、听取自然的声音、体验自然的温度、参与自然的活动,会让你尽享各种各样的色彩美、动态美、节奏美、朦胧美、力量美、神奇美……会让你发现,我们所处的大自然里,真是美丽多多、美不胜收,是我们获取生机、能量和智慧、灵感的重要源泉,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护自然、顺应自然、爱惜自然。
用欣赏的眼光观艺术,人的精神生活得丰富,文化品位得提升。所有的艺术,都是一种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,是对美好生活表达的集中体现,是人类智慧的结晶。艺术的范围很广,有文学、电影、音乐、美术、书法、戏曲、舞蹈等。每一个门类,又有许多不同体裁与样式。它们来源于现实,取材于现实,是在现实基础上加以提炼、提升、整理和加工,而形成的高于现实、美于现实的表现形式。它们的呈现,要么养眼,要么养耳,要么养心,要么传送新信息,要么提供新眼界,要么展现新思维,要么是前面所列功能的都具备。艺术的美,可让人获取一种哲理的交流,获得一种念头的通达,使人更加热爱生活,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,成为一个更加优雅的人。只是艺术的欣赏,需要不寻常的眼光,需要独特的视角,需要一定的知识涵养,需要丰富的想象,需要心灵的感知。要是你沉浸于小说、散文、诗歌等文学式样的想象艺术中,你不仅有一种身临其境、心到意到的感觉,而且可以感受一种文字表达的艺术之美。要是你观赏绘画、雕塑、舞蹈、杂技、摄影等视觉艺术,你不仅可以体验一种视觉的冲击,而且可以享受到一种造型美、构图美。要是你在建筑艺术、园林艺术、工艺美术等实用艺术中徜徉,领会实用品的艺术化或艺术品的实用化,你对生活理解的层次又会上升新的高度。要是你钟情于音乐的赏听,你就会在那种富有节奏和旋律的特殊声音中,既享受一种耳朵的愉悦,又品出一种别样的思想与情感。要是你对以“口语说唱”形式为特征的曲艺艺术感兴趣,你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又会平添许多风趣与幽默。戏剧、电影、电视剧等视听艺术,则是多种艺术的糅合,要是你用心用情去对待,你则可以从中发现多种多样的美、体验多种多样的情、养就多种多样的趣。总之,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种艺术,你不仅可以感受出艺术本身的美,而且在各式各样的美中熏陶出更好的自己。
欣赏的眼睛,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眼睛,不是讨好邀宠的眼睛,不是熟视无睹的眼睛,更不是挑剔的眼睛、冷漠的眼睛、轻慢的眼睛、鄙视的眼睛,而是由一颗充满善良、欢喜、好奇、仁爱、包容、柔软、谦卑成分组成的真诚之心所支撑的灵气之眼、在乎之眼、关爱之眼、热情之眼、高看之眼、鉴赏之眼,是一双总能找得见美好的金睛火眼。一个人一旦拥有了欣赏的眼睛,所听有乐音,所闻有香味,所感有诗意,所伴有朋友,所遇有亮处,所逢有顺遂,所见皆风景。
欣赏是一种神奇的智慧。多用欣赏的眼睛看自己、看他人、看生活、看自然、看艺术吧,这世界真的很奇妙、很美好!成天生活在美好里,我们的日子必然也是有声色、有韵味、有品质,有满满的奔头!
肖凌之,笔名石川,一个曾在繁忙的机关工作之余还坚持写作的公务员,中国作协和湖南省作协会员。作品散见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中国文化报》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《中国旅游报》《湖南日报》《新湘评论》《湖南文学》《湘江文艺》《文艺生活》等报刊,著有随笔集《人生如字??谐音字趣谈》(人民出版社出版)。
诵读者:伍彦谚,中南大学教授,硕士生导师,舞蹈表演专业负责人。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(瑶族长鼓舞)首席专家,湖南教育学会舞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,长沙市舞协副主席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