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金庸的小说,大抵是最为过瘾的。
谁不曾梦想自己是一个除暴安良,拯救苍生于水火中的大侠客,头上是熠熠生辉的主角光环,手中是一把快意恩仇的刀剑,携手红尘知己纵横江湖。
在金庸所著十五本小说中,人物的设置都有一个共性,无论初始主角们资质如何,到后期都能学到真功夫,成为武林中人人尊敬的大丈夫。
例如资质较普通的郭靖,亦能靠作者一双妙手从人群里脱颖而出,拯救苍生于苦难,并最终笑傲江湖。更别提天生就聪慧敏捷的段誉,杨过等人,书中形容他们于武术造诣过目不忘,可谓悟性极高。
这些经典角色里,有一个人的风评最难统一。诸多女性认为《倚天屠龙记》中的张无忌多情多爱,对待敌人太仁慈软弱,不是一个杀伐果决的好英雄。然而,男性读者却不吝啬对他的赞美,有人称赞他的多爱是大仁大义,远远胜过武当七侠的风骨。
那么,张无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?我们要把人物放到整部书中来看,从细枝末节里返璞归真。
在《倚天屠龙记》里,小说以张无忌“寻父”“救父”为主线,以六大派围攻光明顶,救难万安寺、屠狮大会等为支线,展示了复杂的人性及多舛的命运,其中所穿插的亲情和爱情的故事,亦感动了无数书友。
这本书的主角,我称他为去掉光环的英雄,虽然小说照旧带有浪漫主义色彩,在书中插入很多神奇际遇,可归根到底,张无忌这个人是普通的。他便如你我一样,深陷在道义和情义里,纠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,选择原谅和救赎。
一、一念之间成佛成魔张无忌的出生和一个人有着莫大的渊源,这便是他的义父谢逊。
谢逊在《倚天》中是一非常重要的人物,他不仅是明教中的四大护教法王之一,也是书中关键故事的线索和联结。另一方面,谢逊是小说里最具悲剧意味的人物,他的故事极具戏剧冲突,所占比例虽不多,但被塑造的最为成功。
他的经历恰如一坛酿造香醇的辣酒,食之看之都令人悚然动容。
谢逊的第一件悲剧在于家逢惨变。他十岁时拜在成昆门下学习武功,苦学十年后离开师门闯荡江湖,期间娶妻生子行侠仗义,结识了不少武林中的风云人物,成为明教的四大护法。因谢逊文韬武略无所不知,深受教主阳顶天欣赏,甚至被秘密立为下一任的接班人。至此,书中虽没有更多笔墨描写谢逊年轻时的事迹,他的人生状态已非常人所及,可以说是风光到极致了。
然而,二十八岁那年谢逊的命运突然逆转,他的师父成昆到他家盘桓数日,竟假借酒后乱性,对他的妻子施行强暴,又杀死谢逊全家十几口人的性命,连未满周岁的婴儿也没放过。
十几口人的性命阿,常人况且无法自持,更何况天性有些倨傲的谢逊?
此后谢逊果然性情大变,五年间苦练武功,找成昆报仇两次都落败,愤恨之下他一念成魔,陆续杀了许多人物,武林间一时人神共愤。谢逊对成昆的恨,逐渐演变成对世界的恨,这便是他的第二场悲剧。从一个文武全才,胸有丘壑的侠客沦落为人人唾弃的杀人狂魔,谢逊的复仇之路已然走向魔道。
就在这时,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,这个人是少林寺的空见大师。空见的出现有着三重意味:一是为了挽救谢逊的悲剧命运,让他回归正途,二是为后续张无忌的出现和成长埋下伏笔,第三则引出书中的第一个要旨:一念之间可成佛可成魔。
空见面对谢逊的七伤拳一忍再忍,虽然金刚伏魔圈能一一化解,最后却仍被谢逊的诡计所骗身亡。即使如此,空见在临终之际仍不忘告诫谢逊“但愿今后杀人之际,有时能想起老衲……”
空见的这句话,其中的智慧实非常人所及,他的舍身赴死是为了求仁得仁,然他深知谢逊身负血海深仇难以化解,于是请求谢逊至少能在杀戮时想想“空见曾割肉饲鹰”的一段往来,便可减少世间诸多冤孽。这句话中没有对谢逊偷袭的怨言,更没有悔恨的情绪,只有洞悉世间一切的悲悯。
空见一死,背负满身血债的谢逊终于清醒,冤有头债有主,不过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,却因为自身一时的盲目背负诸多血债。此后谢逊寻找屠龙宝刀,偶然之际留下张翠山与殷素素的性命,便是因为与空见大师的这一段往来,让他有了忏悔之心。
而张无忌在冰火岛上的出生,也恰恰是谢逊的重生。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复仇中度过,倘若没有冰火岛上的变故,恐怕后半生只能做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头,终身再也无法得到平静幸福。幸亏命运眷顾,让张翠山一家人从天而降,解救谢逊于苦难水火中。
谢逊虽然失去满门双亲,却在张无忌身上重新找到了爱和温暖,此后更是从魔到佛,放过仇人成昆的性命,最终消解仇恨,成全自己。就像佛法所说“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”,谢逊最后的结局在少林下遁入空门,成为淡泊世情的隐世之人谢施主。这个结局不能说不好,只是太过于一个空字,无情无爱无离无恨,在我看来,这是谢逊这个人物最后的悲剧。
二、书的内核是人物的内核为突出小说和人物的发展,金庸在《倚天屠龙记》前一二卷里,埋伏了很多事件用来隐喻,其一是通过谢逊,张翠山以及殷素素的身世经历引出张无忌这个角色。其二是通过书中的次要人物,例如正派中的何太冲,朱长龄,反派中的常遇春,徐达等人突出江湖的人心险恶。这些前因都是为了衬托张无忌的宅心仁厚。
无忌第一次进入江湖时9岁,刚经历过父母自缢身亡,又身重玄冥神掌命不久矣,小小年纪已经体会到旁人一二十年都未能体验的苦楚,更何况令小无忌迷惘的是,母亲殷素素临死之前让他找各大派一一复仇,这人生坎坷之处恰如谢逊。
然而,这也恰恰是无忌的矛盾之处,一方面背负双亲之死,他希望能够报仇雪恨,另一方面他的天性又如父亲张翠山一样醇厚,盼人人都能放下屠刀化解江湖恩怨。这也是整部小说的矛盾之处,父母之死该不该了结,若了结那冤冤相报何时了。
当自己的利益与全世界的利益冲突,我们该选择坚守阵地,还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?
《倚天屠龙记》明着是写江湖中的恩恩怨怨,细细一想武林无论正派或魔教,所有事情都能在张无忌身上找到联结,母亲殷素素是魔教妖女,父亲是正派武当七侠,义父谢逊身负若干人命,再加上屠龙刀和倚天剑引起的风波。这些事情都让张无忌避无可避,一生都在命运使然下做抉择。
9岁之前,金银岛有父母,谢逊相陪,虽免不了年少孤单,可少了人世的复杂险恶。9岁之后父母一去江湖险恶,小小少年依旧带着一分对世情的天真,湍湍不安的上路了。蝴蝶谷求医,遇常遇春,幸蒙得救;受骗朱长龄父女,掉山崖救白猿,学九阳神功;六大派围攻光明顶,舍身救明教于水生火热之中,学乾坤大挪移;六大派被元兵所擒,再一次以德报怨救就难万安寺……张无忌走过最长的路,大抵就是人心之路。
张无忌一路走来,他发现所遇之人实在不分正派魔教之分,正派之人也会人面兽心,容颜丑陋邪妄者原来内心良善。正如书中太师傅张三丰曾言:“这正邪两字,原本难分;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,便是邪徒;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,便是正人君子。”
小说数次写张无忌在险境中遇到的选择,写他一念之间的仁慈和良善。实际上,他自己也受益于自身的慈悲,原来父母之仇在这条道路上已被他自行化解。
在书中他曾与赵敏郡主谈心道“逼死我父母的,是少林,华山,崆峒派那些人,可我后来长大了,却越来越不懂,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爹妈,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,我将他们一一杀了,又有什么用?我爹爹妈妈总是活不过来了,我一直想大家亲亲爱爱的做朋友,我不想报仇,也盼别人能和和气气……”
事实上,这句话就是张无忌一生的写照,也是本书的第二个主旨:以德报怨。
他的行径恰如前面所说的空见大师,大师甘愿受谢逊的十三掌拼死化解成昆种种恩怨,而张无忌所做之事,不就是将空见的行为放大至整个武林,因此空见大师想化解的仇怨,最后被张无忌所化解,似乎比空见的功德还要圆满。
另一方面,张无忌的仁与谢逊也是有极大干系的,冰火岛上近十载,谢逊不仅教他武功口诀,也将自己纵横武林中所做的诸多恶事讲给他听,就是为了让张无忌有分辨是非的侠义之心。
张无忌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小少年到德高望重的明教教主,与谢逊和空见的联结不可谓之深。实际上,谢逊和空见都是张无忌的镜像人物,他是谢逊和空见两人的结合体:他背负与谢逊同样悲惨的命运,却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,并以空见大师的方法化解,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主义。
三、四女同舟,不为情爱而是情义在《倚天》小说中,最令人心驰荡漾的章节便是四女同舟。张无忌与四女的牵绊被不少人理解为用情不专一。可细细分析,这便是张无忌作为普通人的缺点.:优柔寡断。金庸曾在后续里写“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,被环境所支配,无法解脱束缚。”
的确,这个人物有很多瑕疵,绝对算不上一个完美的人。他缺乏洞察和决断力,不如赵敏机敏,不如周芷若工于心计,他甚至经常受骗,在感情上仿佛也难以取舍,犹豫不决。
张无忌面对世情实际上是比较木讷的,这与他幼年时在孤岛中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,缺乏童年玩伴的孤单,回到中原父母双亲死后的形影单只,这让张无忌从小就渴求温暖,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说“希望人人都是可爱之人,世间没有冤孽仇恨”这种话,如果说谢逊的一生是在复仇,那么张无忌的一生则是在“求爱”。
他像每一个普通人一样,自始至终追求的不是大富大贵,而是对于爱和温暖的渴求。这也正是他在感情上难以决断的原因,旁人对他好,他会施加倍的好还给对方。正因为如此,他在对待四个女人时显得迷茫而多情,这是他的缺点,也是他的仁厚。
小说中对张无忌的感情,历来颇有争议,有为周芷若愤愤不平者,在我看来其实大可不必。因周芷若天生就和张无忌不是一类人,周芷有雄心抱负,是一位潜在的政治家,她的内心希望张无忌成为武林至尊笑傲群雄。
然而,张无忌将名利看的很淡,对权势丝毫不放在心上,甚至对天下第一的武功也没有什么兴趣,这也是他的可贵之处,他不稀罕什么武林至尊,他的仁慈侠骨全是真情,他的大爱不是圣母心,而是真正的柔情。所以,当张无忌卸下明教教主身份时,就已经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人,难以延续周芷若心中武林霸主的梦想,自然无需再谈情爱。
表面上看,张无忌与其他三女的牵绊看似是情,实际上仍然是为一个义字。通过与其他三女之间的感情线, 进一步丰满了人物,将侠之大者的风采放到小情小义上,细枝末节也充满骨血。
金庸在小说里曾多次写张无忌对感情的困惑,直到找不到赵敏后惊慌失措,才知晓自己内心的最爱。正如小说中他对周芷若最后说的那番话“原来自己刻骨铭心的爱,就是赵敏,没有她自己可能会去死。”原来,他自始至终都爱的是赵敏,对周芷若是还年少喂粥之情,对殷离是还受困相救之情,对小昭是长辈照顾姊妹之情,唯独对敏敏郡主,是真正的刻骨铭心。
万幸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,这是张无忌的后知后觉,也是赵敏郡主的福报。
舟中四女,我最欣赏的便是赵敏,当统领各路英雄好汉时她是郡主,褪去光环时她又是一个温情倩语的小女子,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所以她能不畏世俗眼光勇闯张无忌大婚说“我偏要勉强”,所以她敢于冲破各种礼教藩篱说“是死是活,我都随定张公子了”。赵敏以郡主之尊爱上张无忌后,无论受了多少打击压迫,硬是义无反顾一爱到底。
我一直在想,什么是真正的爱情,爱情里最重要的一个字叫“舍”,赵敏对张无忌付出的一腔真心, 让她舍掉了家室身份和地位,而张无忌对赵敏的爱,让他舍掉了礼仪教道及世俗非议。
张无忌与赵敏,两人是互相成全终成正果,自此如杨过小龙一般,神仙眷侣不问江湖诸事。
四、结语金庸曾用“侠之大者”形容郭靖,却不知张无忌这个人物,也在不知不觉中,被他塑造成一个真正的大侠,全书写刀光剑影,写小情大义,文字里的骨肉连着张无忌的“仁”和“义”,仁是仁慈,义是情义和侠义,他的一生都在寻父,救父的路上,对所有人都知恩图报以德报怨。
金庸说他的武侠世界“重侠不重武”,他从人性的角度,深入剖析了张无忌面对人生厄运的抉择,张无忌没有像谢逊那样在仇恨面前盲目,自甘堕落,而是选择用空见大师的方法化解,成为一代侠者。
再次回到最初的题目“去掉光环的英雄主义”,张无忌毫无疑问是一个英雄,他宁死不屈,心怀大爱,有自己的准则,什么事情该做不该做都很清楚。即使他的有些选择,在外表看上去是懦弱,其实正体现了《倚天屠龙记》的主旨:一念之间可成佛,可成魔,选择仁慈就选择救赎。
说到底,张无忌所面临的人生困境,便如同太师傅张三丰交给他的“太极拳”,正义和邪恶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,全靠自己的一念之间去圆自己的心魔。
所幸张无忌求仁得仁,不仅救了六大派,救了明教,最终还救赎了自己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